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聚势谋远向新而行绘就金融标准化高质量发展新

发布日期:2025-08-01 12:17浏览次数:

  指出: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现代化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不断健全,在此过程中,金融标准化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强大引领与支撑。近年来,人民银行三明市分行(以下简称三明市分行)高度重视金融标准化建设,在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领导下,深入《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金融领域标准实施的通知》精神,集智聚力,高位施策,着力推进全市金融标准化工作实现“从0到1”的蝶变,不断深化“从有到优”的嬗变,助力金融高质量发展。

  1. 广宣教。思想是行为的先导。三明市分行坚持“意识先行”,通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培训和辅导,把对金融标准化工作的政策要求,内化为金融从业人员日用而不觉的理念准则,形成“知标准、用标准、守标准”的良好氛围,增强做好金融标准化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标准应用及创新活力。以金融标准“质量月”宣传为契机,充分运用线上线下渠道开展宣教活动,依托省级金融教育基地开设“金融标准小课堂”、在地方融媒体中心开辟“行长话金标”访谈节目等,重点针对生僻字处理、网络数据安全保护、适老化无障碍环境建设等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标准,开展集中宣传,提升金融标准社会认知度。

  2. 深部署。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三明市分行从“提高站位、靠前站位、精准站位”三个层面,压实工作责任,定期召开专题会议,通报全市金融标准化工作进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重点就贯彻《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金融领域标准实施的通知》精神作出具体部署。结合三明特色优势,制定《三明市绿色金融标准应用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强化绿色金融标准实施应用、加强绿色金融标准宣贯研究、夯实绿色金融标准化发展基础”三项任务,细化措施路径,将政策“大写意”化为项目“施工图”,为推动金融标准化任务走深走实打下坚实基础。

  3. 细研究。标准化工作是一项不断迭代升级的工程,需要立足研究,久久为功。三明市分行将金融标准与“五篇大文章”有机融合,结合具体实践,广泛开展学术研究,通过深入分析、科学研判,形成《关于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基于数字金融视角对“五篇大文章”融合发展的探索与思考》等10余项研究成果,部分优秀成果获《金融电子化》等权威期刊登载和《金融时报》推介,并转化为区域金融数字化转型、碳金融发展的有益探索,为工作深化提供了智力支持。

  1. 健全领导体系。标准化工作涉及面广且深,离不开强有力的领导。三明市分行构建了由市人行牵头、各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全市金融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形成“领导带头、部门落实、全员参与”的新格局。以三明作为省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为契机,指导17家市级银行机构悉数健全绿色金融标准化工作体系,明确了架构、职责、任务、政策和激励保障制度等。在人员配置上,要求各机构牵头部门和相关部门指定一名业务骨干,专人专岗或兼职负责标准化工作,落实“有产品必有标准”原则,为业务稳健发展提供标准化支持。

  2. 增进跨部门协作。着力构筑“几家抬”的金融标准化工作合力。一是与三明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建标准化工作协调共享机制,在金融标准宣传推广、研制修订、实施应用、评估监督等方面增进协作,已集中开展2次专题讲座、4项课题研讨、45项标准治理、3次网点宣传。二是联合市金融学会,率先福建全省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上完成团体注册公示,细化分解金融团体标准制订流程,合力开展绿色金融团标研制和实施,不断提升金融学会团体成员单位及社会公众对团体标准的认知水平,相关实践经验在全省推介。三是联合本行金融稳定部门,将标准化工作质效纳入“两综合两管理”体系,切实增强正向激励效能。

  3. 加强队伍建设。积极开展金融标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加强《福建省金融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成果转化,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邀请专家授课指导和参加行业培训等方式,开展金融行业标准化专项培训,帮助夯实理论基础,提升实操技能。派专员参加北京金融标准化研究院举办的金融标准师培训班、团体标准能力建设培训班,获得福建省首批中级金融标准师资格,并在省市同步开展转培训,覆盖800余名专兼职标准化岗位人员,力促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质增效。

  1. 坚持守正创新,丰富标准供给。围绕“五篇大文章”,牵头研制具有前瞻性和包容性的金融团体标准。立足福建省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的特色,发布全省首个绿色金融类团体标准《三明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环境信息披露工作指南》(T/SMFS 001—2023),为机构提供在环境信息披露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披露的形式、披露流程、内容要素等,通过统一环境信息披露模板,提升环境信息披露的公信力与披露数据的可比性。发挥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的优势,发布全省首个养老金融类团体标准《三明市银行营业网点适老化工作规范》(T/SMFS 001—2024),在营业网点服务的环境设施、人员配置、服务流程、应急措施、敬老服务队伍的组建、敬老金融宣教及合法权益保障等方面,提出规范性意见,并在光大银行三明分行的3个社区支行率先开展场景应用,增加实践积累,不断满足老年群体的各类需求,提供更为便捷暖心的金融服务。

  2. 坚持问题导向,实施标准治理。积极法人机构参加金融领域企业标准“领跑者”活动,每年结合金融业务创新及实践应用结果,指导开展标准复审、修订和发布。聚焦企业标准全生命周期管理,印发《关于推进金融企业标准化工作的通知》,指导全市19家地方机构将标准化工作纳入法人治理结构管理体系;列明金融企业标准存量问题清单,结合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一对一辅导开展标准文本治理,实现了从“有标准”到“优标准”的跃升;督促法人金融机构标准应用自我声明公开率达100%,通过主动接受公众监督,增强公示的“硬约束”;采取“自评+第三方”方式,探索开展绿色金融信息披露评估工作,通过制定《绿色金融标准实施自评估表》,面向法人机构开展“定量+定性”评估,为标准修订提供科学参考。

  3. 坚持稳中有进,深化标准应用。三明市分行以标准指引实践,引导金融机构致力提升标准化、科技和业务的融合效能。一是发挥标准在提质增效方面“聚主线”作用,厦门国际银行三明分行深化应用《华侨金融服务规范》企业标准,根据标准规定的服务对象,精准识别华侨客户,开展华侨金融品牌标准化建设,将华侨金融创新与“沙县小吃文化”和“客家文化”融合,积极推广符合标准要求的“侨抵贷”“侨税贷”等华侨金融产品,不断提升华侨金融可得性,目前该行华侨金融业务量达3.62亿元、累计服务客户超200户。二是发挥标准在创新发展方面“拉高线”的作用,兴业银行三明分行依据《金融数据资产管理指南》《银行业数据资产估值指南》等团体标准,探索数据资产融资模式,以“数字城服智慧停车数据查询”项下数据资产为贷款质押物,为市投资集团发放全市首笔数据资产挂钩抵押贷款1000万元,打造“数据+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创新样板。三是发挥标准在安全保障方面“守底线”的作用,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三明办事处按照计算机机房建设、网络数据安全管理等领域有关行业标准,新建二级等级保护科技分中心基础支撑服务平台,对IT基础设施及网络数据实施高效管控,为金融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路虽远,行则将至。展望未来,三明市分行将深入学贯彻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秉持金融标准为民利企的宗旨,结合“五篇大文章”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持续推动金融管理服务创新与标准建设融合并进,充分激发金融标准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举措,不断绘就金融标准化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微信扫码 关注我们

  • 24小时咨询热线

    24小时咨询热线0598-8591900

  • 移动电话

Copyright © 2007-2030 三明市梅列区才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三明市三元区碧桂园花园里247幢2005  备案号:闽ICP备07035126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