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常见问题 >

破解珍珠养殖与水质污染难题淡水养殖模式

发布日期:2024-06-19 15:32浏览次数:

  不向池塘投肥,改为在蚌壳上插上一根塑料管子,河蚌的“一日三餐”由管子输送。近日,省渔业部门发布了2018年“绿色发展好模式”榜单,诸暨市淡水珍珠管网式精准养殖模式高居榜首,被重点在全省推介。

  位于诸暨市山下湖镇的浙江清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淡水珍珠养殖、加工、销售的科技型企业。针对养殖过程中水体易受污染这一行业性难题,该公司从10多年前就开始相关课题研究,与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研究所等开展产学研合作,进行科技攻关。最终研发出这一颠覆传统淡水珍珠养殖模式的“黑科技”,并成功投产。

  据了解,跟传统的通过向水体投放有机肥(动物粪便)繁殖藻类不同,该技术通过管线直接给河蚌喂养有益藻类,大的成品蚌是定向投喂,小的仔蚌是采用封闭式集体投喂,管线与岸上的智能投喂系统相连。

  浙江清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伟锋说,通过点对点喂养珍珠蚌,不但节省了90%的食料,而且因为根据蚌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季节的需要来调节营养成分和输送量,在养殖密度达到传统模式6倍以上的同时,蚌的生长周期可以较常规的大大缩短,而产出的珍珠品质更好,圆珠率大幅提升。

  在诸暨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周淼看来,珍珠管网式精准养殖模式的好处还在于,由于是靶向投喂,免去了肥水培藻的过程,做到了污染零排放,使养殖水体常年达到Ⅲ类水质标准,真正达到了“既要珠光宝气、又要碧水清波”的目标,“这次能在全省15佳水产绿色发展模式里名列第一,这一点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周淼说。

  让郭伟锋自豪的是,借助良好的水体环境,从去年起,他们还尝试在蚌塘里投放鱼苗,构建鱼蚌混养生态养殖模式,同样取得了成效。“目前我们的‘清湖清水鱼’品牌生态鱼,卖到了杭州城区,虽然单价开到40元一公斤,仍供不应求。”郭伟锋说。

微信扫码 关注我们

  • 24小时咨询热线

    24小时咨询热线0598-8591900

  • 移动电话

Copyright © 2007-2030 三明市梅列区才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三明市三元区碧桂园花园里247幢2005  备案号:闽ICP备07035126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