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常见问题

行业新闻 企业新闻 常见问题

豪赚7元斤利润!“短平快”!火爆网红海水鱼只

发布日期:2024-02-17 15:45 浏览次数:

  原标题:豪赚7元/斤利润!“短平快”!火爆网红海水鱼只养2个月就卖了17元/斤

  从2018年下半年以来,金鲳鱼价格持续火爆,更兼去年少病少灾少台风,赚钱盆满钵满的人不计其数,预计今年养殖量爆发增加。但多年的养殖经验起了作用,不少养殖户变成越来越理性——投早苗、出早鱼、卖好价、落袋为安。

  是的,据了解,目前也有养殖户出鱼上市,尽管规格小不足2两约只有1.5两/条,但得益于市场缺鱼,缺小规格活鱼,鱼价卖到17元/斤,较去年池塘鱼初上市时13元/斤左右,竟然高出4元/斤,而一斤小鱼的成本约10元/斤,意味着养殖户卖一斤鱼就能赚7元。尽管今年鱼苗成活率低,但在利润可观的情况下,养殖户踊跃出鱼。据悉目前池塘养殖的上市鱼约在3月20日投苗,经过2个月养殖,一斤就实现7元的利润,真正的“短平快”,也只有金鲳鱼才能实现了。

  截至上月,去年越冬的金鲳鱼因数量稀少,物以稀为贵,价格最高涨至22元/斤,但近日,笔者从养殖一线了解到,越冬鱼价格下跌了,且跌幅不小。徐闻流沙港一斤左右规格的鱼只有18.5-19元/斤,较上月跌了3-3.5元/斤。

  尽管以目前的鱼价上市,养殖户仍然有利可图,但为何短短时间内,鱼价竟然大幅下跌,甚至可以说是暴跌?

  业内人士向笔者解释称,这是去年最后一批越冬鱼养大上市了,之前在大鱼活鱼紧缺时,这批鱼因只有5-6两规格且体质瘦弱不适合出售,但在经过一个多月加强营养的投喂后,终于长到了9两-1.3斤/条,存活的越冬鱼一下子变多,上市增长,价格自然下降。但下面的两点或才是鱼价大跌的主因:

  一、饲料厂追款。追收去年养殖越冬金鲳鱼饲料款,据知情人士称,从5月15日起,追款的厂家越来越多,养殖户不得已卖鱼,导致鱼价每况愈下,直至目前的18.5-19元/斤。

  二、今年新投苗的鱼越来越大,需要分箱,养殖户要把越冬鱼出售腾出空间来养新鱼。

  冻品鱼市场方面反馈,受冰鲜活鲜鱼价格下跌影响,大规格即600克及以上冻品鱼价格近期也在下跌,每件跌价在5-10元之间(一件17斤左右)。但500克以下的鱼由于库存紧张甚至稀缺,故价格仍然稳定。

  今年金鲳鱼投苗增加了,但是成活率却大幅下降,尤其是清明前后投苗的网箱,总体成活率高的3-4成,甚至有海区全部死光。今日有位在徐闻外罗养殖户告诉笔者,当时他的一个网箱,成箱的苗100%死掉,100万尾,当时苗价又高,0.7元/尾,损失就达到了70万元,真是令人痛惜。这位养殖户还表示,即使后来补苗,成活率也不理想,他称,今年海区水质特别差,发病多,鱼很难养。

  据中国水产频道网友@少数派对养殖病害持续跟踪,他表示,广西北海铁山港石头埠内港,此时可能正是本尼登虫(白芝麻)发作的最高峰。起水、溃烂都是白芝麻虫感染的结果。我们在实践中可见,平均每一尾鱼达到0.3粒白芝麻虫,就有可能导致金鲳鱼起水、溃烂。一条鱼身上平均达到3粒白芝麻虫,会导致大规模的起水和非常严重的溃烂。白芝麻虫挠伤之后,往往导致皮肤溃烂,细菌迅速感染、传播,有些未被挠伤的鱼苗,也会因细菌的急剧传播而溃烂。

  本尼登虫主要寄生于金鲳体表,寄生后吞食金鲳鱼的粘液和上皮组织细胞,由于金鲳鳞片极少,皮肤幼嫩,白芝麻甚致啃食部分肌肉;白芝麻还导致金鲳体表溢血、发炎及粘液的大量分泌;进而宿主鱼停止摄食、身体变暗、无规则的游动及常常与网箱等硬物摩擦,导致溃烂进一步加重。

  溃烂的伤口,则容易让细菌感染,引发细菌性侵犯各脏器,败血症形成,死亡。处理金鲳鱼的本尼登虫,可以用淡水浸泡一次。发现溃烂时,处理金鲳鱼溃烂方式:每包饲料拌:氟安2包、安泰素2包、电解维他1包,每天二次,连续5天,有效。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