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企业新闻

行业新闻 企业新闻 常见问题

光明渔业以恒心做恒业 上海农场奋力谱写高质量

发布日期:2024-08-24 15:25 浏览次数:

  踏入“十四五”新征程,上海农场承担着光明食品集团高质量发展高蛋白产业的新使命、新任务,明确要求在建设现代化禽蛋产业集群等任务上走在前列、干在实处。

  近年来,上海农场着力构建“一强二优三高”发展格局,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和区场一体化发展战略,积极构筑“一体两翼”产业体系。把禽蛋产业作为振兴农场的龙头产业发展壮大,把定食和渔业两大产业做优做强,进一步夯实服务长三角地区尤其是上海城市优质农产品供应底板功能。

  农场禽蛋产业历经十余年的蓄势积能,在集团战略引领下正加速崛起,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今年,农场以10000吨蛋品销售为目标导向,在产能和产品上“两条腿走路”、在品牌和市场上“两条道走齐”。

  过去几年间,产能不足一直是制约禽业成长的短板,针对这一“烦恼”,上海农场用“自建经营+合作养殖”,加速开启禽蛋产业扩产增能的进阶之路。

  域内,盘活闲置用地260余亩建设百万羽蛋鸡养殖基地,预计今年年底完工。届时,可实现域内蛋鸡生产规模从50万羽到200万羽的跨越升级。

  域外,以“自有+规模化养殖场+农户”集成合作,跨市跨省合作版图不断扩张,已与盐城、扬州、泰州、南通、上海、安徽等28家规模化养殖场展开合作,域外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在与安徽农垦的合作中,农场更是以技术入股方式赋能当地禽业发展,努力在推动乡村振兴中贡献国企力量。

  为推动长三角区域禽蛋产业协同发展,上海农场牵手长三角区域业内龙头企业、知名高校等举办长三角家禽产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深度赋能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协同盐城市农业农村局,开展场地联动禽蛋产业发展合作交流研讨暨产业发展联合体筹备会议,共链共享。

  今年,农场在深加工上做足文章,积极延链补链,打造从蛋鸡养殖源头到产品加工终端较为完整的全产业链条。

  腾笼换鸟,将原东越公司厂房改造成为“年加工1.95万吨的蛋品加工中心”,预计新增自动化蛋液生产线条,自动化蛋粉生产线条,自动化糖心蛋、卤蛋及白煮蛋综合生产线条。

  将链条触角向养殖前端延伸,改原光明饲料厂为农场禽业饲料厂,开拓饲料加工新业务,实现自产自足。

  农场正向成为“上海市场第一品牌蛋”发起进军,从餐饮、团膳、商超、电商四个渠道加速布局,已与第一食品、爱森、随心订、盒马、京东、合德食品、老盛昌等平台开展业务合作,提升市场占有量。

  为进一步释放内部协同效应,农场主动与光明乳业、梅林爱森展开战略合作,建立产品+平台运作模式,在乳业随心订推出“蛋+奶”套餐、在爱森门店投放上农麻鸭、老鸭、童子鸡、三黄鸡、霍邱麻黄鸡蛋引流,提升品牌知名度。

  随着电商销售兴起,农场特邀东方购物栏目组进场打卡禽肉溯源,参与“春暖花开季、走进长三角”主题节目,通过电视导购、电商直播完成节目活动禽肉11吨销售任务,让更多消费者知晓上海农场禽肉“安全、优质、营养”的产品特性。

  大力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与禽蛋养殖生产有效融合,以数字推动“数治”,用科技养好鸡。

  建立数字化蛋鸡养殖管理系统,将信息化技术送进鸡舍,依靠科技手段实现禽舍环控、蛋品分拣、饲料管控等方面的智慧养殖,降低蛋鸡养殖过程中人工依赖度。

  农场禽蛋加工生产线覆盖盐城周边多个养殖场、农户,为统一管理,农场建立涵盖蛋鸡饲养、疾病预防、环境检测、产品包装等各环节为一体的大数据蛋品质监网络,对合作养殖场生产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实现“云”选蛋。

  根据禽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农场委对禽业架构进行梳理调整,优化顶层设计,优化人员配置,更加合理地释放管理活力,激发多条线经营能力。

  依托“劳模科技创新工作室”“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蛋鸡标准化养殖技术集成示范场”等聚才平台,发挥劳模、榜样传帮带作用,培养一批能工巧匠。

  在全面落实管理年之际,禽业以“批次化考核”管理释放员工智慧能量,激发员工对所负责批次苗鸡的饲养责任心。

  近两年,上海农场充分发挥作为“飞地”区位优势,在携手大丰区率先推进“区场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创立厨房产业——正阳定食,全面做好学生餐民心工程,培育产业服务融合共生综合体,树立餐饮服务新模式、新典范。

  正阳定食成立之初便提出“源定优质、锁定安全、营养定制”的“三定”理念,其全品类食材主要源自农场自有基地、集团旗下产品和大丰当地优质产品为补充,从源头保证产品的安全、新鲜、健康。

  为让学生吃到更健康、绿色、新鲜的蔬菜,正阳定食大力发展温室大棚蔬菜种植特色农业,建设数字化蔬菜生产示范区,严选品类、严控品质。根据学生营养需求和口味喜好,种植青菜、黄瓜、番茄、芹菜、水果玉米、西瓜、香瓜等果蔬。

  在食品安全上执行严格准入准出机制,建立高于国标的企业标准,对每批次原材料和净菜成品进行自检抽检。针对小学生中“小豆芽”“小胖墩”体型越来越多出现的现状,定食建立专业食品研发团队,根据不同年龄段人群营养需求,定制多品类菜单,以控油限盐的烹饪方式,让学生吃得健康营养。

  目前,定食供餐范围已覆盖大丰区70多所学校,赢得大丰师生家长92.8%的好评率。去年9月,定食成功拓展上海市场,对崇明中小学、普陀区幼儿园进行供餐。另在无锡、南通等地也均已开展规模较大的学生餐、团餐业务。

  今年,正阳定食正式接管大丰区22所学校后厨,以“农场基地+厨房+校园终端”一体化服务模式,开辟校餐服务新业态,打通学生餐服务“最后一公里”。

  引进5S管理模式,提升后厨管理意识和水平;盯控菜品烹饪时长,让学生餐烧制时间匹配学生用餐时间。自实行该模式以来,学生就餐满意度更加提升、食材浪费率显著下降。

  依托区位优势和定食厨房加工能力,农场与大丰区共创“大丰仓”品牌,通过质量标准和质量管理输出,进一步聚集周边优质农产品,实现“非标”向“标品”转变。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农场先后将“恒北早酥梨”“丰收大地蔬果”等大丰当地品牌农产品引入上海等长三角地区,一手牵好市民“菜篮子”,一手牵住农民“菜园子”,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当前,正阳定食正在积极谋划建设上海嘉定区“域外农场供沪保障中心”,力将更多苏北优质农产品引入上海。

  一季度,光明渔业总计销售鲜活水产品及加工制品同比增长约23%,实现强劲开局。

  一直以来,上海农场光明渔业持续聚焦“养好鱼”的主责主业,不断将“安全、健康、新鲜、营养”的光明鱼送达上海市民餐桌,实现“从塘口到厨房”全程可追溯。

  光明渔业以实现生态智慧养殖为方向,利用信息化技术打造“一屏观全局,一网管全域”的万亩智慧渔业养殖示范基地。

  建立集水质监测、智能投饲、智能增氧、气象监测、无人巡塘、尾水管控于一体的智慧养殖系统,突破传统养殖用工难、经验重、效率低、执行慢等局限,人均管理面积从百亩提升到千亩。

  随着鮰鱼养殖面积的逐步扩大,养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鱼病高发等问题随之而来。光明渔业从种源入手,联合行业头部企业培育优质种苗,从源头把控鮰鱼质量。

  推行“一队一定位,一塘一方案”管理方案,摒弃原先统一管理、统一放养的养殖模式,从塘口周转、养殖定位、销售时间等方面布局,设计出六套不同放养方案,搭配不同规格鮰鱼种,错峰放养,确保商品鱼全年稳定上市。

  实行“草鱼+鮰鱼”“花鲢+鮰鱼”套养新型养殖模式,从基础上解决养殖品种单一、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的短板。

  近年来,光明渔业一直为成为“华东地区知名淡水鱼”品牌而努力,从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完善“种+养+加+销”全产业链条。

  不断更新鲜活鱼、冰鲜鱼、鱼制品及特种水产,锁定市场及客户,联合叮咚、美团、随心订、麦德龙、京东、家府潮汕菜等电商、餐饮、商超多家企业,推动农场优质水产遍及市民餐桌,让餐桌多些“上农味”。

  未来,光明渔业将以建设“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契机,持续深耕华东市场,以“自营养殖+集成养殖+租赁养殖”运行模式,助力渔业高质量发展。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