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5-12 12:39 浏览次数:
我国是世界第一水产养殖大国,养捕比例达到82:18。近年来在全球水产行业大环境变化的同时,我国水产养殖业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目前正在从追求“量”的快速增长,迈入到更加重视提升“质”的阶段,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成为未来趋势。与此同时,深远海养殖业蓬勃发展,成为了新的行业热点。
水产养殖是我国渔业生产中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统计局年报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渔业产值15957.35亿元。其中海洋捕捞产值2618.31亿元,海水养殖产值4885.48亿元,淡水捕捞产值275.65亿元,淡水养殖产值8177.92亿元。养殖产品与捕捞产品的产值比例为81.9:18.1。
目前在海洋,我国已建设169个级海洋牧场,深远海养殖水体达5660万立方米,产量47万吨。在内陆,池塘标准化养殖水平不断提升,冷水养殖、稻田养殖、盐碱水养殖等多种养殖模式蓬勃发展。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水产养殖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5-2032年)》显示,水产养殖主要是指人类利用可供养殖(包括种植)的水域,按照养殖对象的生态性和对水域环境条件的要求,运用水产养殖技术和设施,从事水生经济动、植物养殖。
我国是世界第一水产养殖大国,养捕比例达到82:18。有相关数据显示,全球每养殖5条鱼,就有3条来自中国。到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已连续32年稳居世界第一,养殖水产品约占世界水产品养殖总产量的60%,而国内约80%的水产品来自养殖。目前,我国水产品的养捕比例已由“十三五”初的75:25提高到了2023年的81.6:18.4。而水产品作为重要的食品来源,富含蛋白质及各种微量元素,符合人们对健康和饮食的需求,因此随着市场消费的提升,将持续带动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
三、目前我国水产养殖正在从追求“量”的快速增长,迈入到更加重视提升“质”的阶段
近年来在全球水产行业大环境变化的同时,我国水产养殖业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目前正在从追求“量”的快速增长,迈入到更加重视提升“质”的阶段,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成为未来趋势。截至2022年,我国工厂化水产养殖水体达1亿多立方米。全国先后发展各类水产苗种繁育主体2万余家,级水产原良种场数量达到101家,实现鱼虾蟹贝藻鳖参全覆盖。
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创建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289个,面积2927万亩,建立了适应本地特色的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和优质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与2007年相比,水产养殖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的单位产量排放强度分别降低了20.0%、23.8%、30.7%。
水产养殖面积方面,近年来随着我国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全国多地发起保护生态环境、整治养殖污染的行动,内陆地区大量养殖网箱被拆除,虾塘、鱼塘被回填、封井、禁养,沿海地区不少滩涂也被划出禁养区,不少蚝排、蚝桩也被拆除,使得我国水产养殖面积呈现下降态势。虽然进入2022年我国水产养殖面积有所回升,但仍低于2016年的数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水产养殖面积7624.6千公顷,同比增长7.28%。其中,海水养殖面积2214.87千公顷,同比增长6.77%;淡水养殖面积5409.73千公顷,同比增长7.48%;海水养殖与淡水养殖的面积比例为29:71。
产量方面,虽然我国水产养殖面积下降,但得益于我国水产养殖技术的不断提升和养殖规模化的持续推进,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呈稳步增长趋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水产养殖产量5809.61万吨,同比增长4.39%。其中海水产品产量3585.32万吨,同比增长3.64%;淡水产品产量3530.85万吨,同比增长3.65%;海水产品与淡水产品的产量比例为50.4:49.6。
据分析,近年我国水产品养殖产量的不断提升,离不开水产种业的创新与发展。进入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开启大规模引种,使得水产养殖种类不断增多。近年来,罗氏沼虾、罗非鱼等种源实现完全自给,加州鲈、斑点叉尾鮰等实现大部分自给。目前我国水产养殖用种大部分为国内种,个别引进种需要少量进口,年提供苗种6万亿尾(粒)以上,基本实现“中国鱼主要用中国种”。目前我国水产养殖种类达300种以上,涵盖鱼、虾、蟹、贝、藻等各类水产品种。
此外,目前由于我国近海养殖水域利用率已接近饱和,开拓新的水产品生产空间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深远海养殖成了人们关注点。深远海养殖约有10%的增量空间,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业,对于对优化水产养殖空间布局、促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落实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我国深远海养殖业蓬勃发展,成为了新的行业热点。一方面,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长达8万公里的大陆海岸线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面积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深远海养殖已成为展现海洋资源利用能力的重要标志。在2023年一号文件强调了“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深远海养殖”的重要性;2024年一号文件更是明确提出要支持深远海养殖的进一步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深远海养殖已经取得长足的发展。例如“深蓝1号”深远海三文鱼养殖网箱的诞生、“深蓝2号”深远海大型智能养殖网箱的成功出坞、“国信1号”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等设备不断取得突破。“德海1号”“澎湖号”“福鲍1号”和“经海系列”等40个桁架类深水网箱已陆续投入使用。据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建成重力式网箱2万余口、桁架类网箱40个,以及4艘养殖工船。
尽管我国已取得显著成就,但传统的海水养殖仍主要局限于近海区域,远洋渔业的开发仍具有巨大的潜力。为此,“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建设海洋牧场,推动可持续远洋渔业的发展,并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WW)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