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常见问题

行业新闻 企业新闻 常见问题

div data=datasource:202401037ffd4ac1e0d2453c82e292573ad7d83

发布日期:2024-01-03 19:32 浏览次数:

  2023年12月12日,在招商局金陵船舶(威海)有限公司,芬兰船东定制的一艘货值约10亿元的高端客滚船完成交付,驶向欧洲。这艘船集运输、旅行、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凝聚着山东造船人的智慧。公司副总经理倪维松告诉记者:“我们目前手持造船订单27艘,生产任务已排至2028年。”

  这是在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生产基地拍摄的正在建造中的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海洋石油122”(2023年12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海洋石油122’集原油生产、存储、外输等功能于一体,既能抵抗大风大浪,还可转移、重复使用。我国海洋油气装备设计建造能力提升的步伐,由此可见一斑。”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该项目副经理冉祥鹏说。

  人们在山东省青岛市举办的第26届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上参观(2023年10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在山东,更多前沿科研正为技术突破储能蓄力。目前山东已拥有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威海)、国家深海基地、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等46个“国字号”科研平台,聚集了国家海洋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

  冬季的黄海之滨,瑞雪纷飞。烟台海阳市“航天大道”两端,一头是保障我国固体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的海阳港,一头是固体火箭总装测试基地。火箭“出海之处”,航天产业迅速崛起。

  以山东烟台海阳港为发射母港,我国首次固体运载火箭海上发射取得成功(2019年6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

  海阳市航空航天产业服务中心主任徐文介绍,当地凭借火箭海上发射独特优势,依托完备的产业基础,着力培育集星箭研制、航天配套、卫星应用于一体的航天产业链条,打造国内领先的商业航天海上发射母港和国家级空天信息产业园区,奔赴高端制造的“星辰大海”。

  船舶在山东港口日照港集装箱码头停靠作业(2023年10月2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在山东,海洋产业链式发展,布局成势。潍坊市重点完善以碱、溴延伸产品为主导的海洋化工产业链;日照市坚持港口发展与城市总体规划和相关产业发展规划紧密衔接、配套联动,发挥港口对临港产业的集聚作用,实现“以港聚产、以产兴城、以城促港”……

  2023年年初,聚焦联合国“海洋十年”行动计划,部省市共建的“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落户青岛西海岸新区,为山东在联合国框架下深化海洋国际合作创造新机遇。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发展局局长隋俊昌介绍,高能级国际合作平台正在为本地海洋经济创造对外开放、交流交易的新机遇,带动海洋领域优秀创新型企业外向型发展,促成更多的项目、资金、技术、人才落地。

  驶上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享受自在之美,在半月湾感受海边日出的浪漫,到火炬八街拍一张清新的打卡照……滨海小城威海在网上迅速走红,旅游高峰期一房难求,2023年接待游客超5000万人次。

  在山东省威海市半月湾海水浴场,游客在海滩上观看日出(2023年1月1日摄)。新华社发(朱春晓摄)

  山东海洋旅游业持续复苏。烟台的海上观光路线叫响“海岸生活”品牌,潍坊通过风筝冲浪赛、啤酒音乐节、祭海节等各类赛事聚拢人气,日照“海上牧歌”等海上休闲体验平台受到游客热捧。据统计,2023年前三季度山东海洋旅游业持续高景气态势,监测企业营收增长面达72.3%。

  在山东省青岛市举办的第26届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上,参会者在国信展台“国信1号”模型前交流(2023年10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通过“国信1号”养殖工船指挥大屏的实时监控画面,国信中船(青岛)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养殖技术主管孙琳琳与记者连线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行驶于南方海域,船上12个大黄鱼养殖舱全天候仿真鱼类野生生长环境,在养的200余万尾大黄鱼生长迅速。”

  青岛国信集团工作人员通过指挥中心大屏幕实时监控“国信1号”养殖工船海上作业情况(2023年12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青岛国信集团副总经理董韶光说,“国信1号”由青岛国信集团投资4.5亿元建造,“游弋式船载舱养模式”把陆地上的养殖场搬到远海,较传统网箱养殖密度提高4至6倍,养殖周期缩短1/3。

  握指成拳,形成合力。借助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授予的“中国海洋预制菜之都”“中国海洋种业之都”等品牌称号,威海市引导海洋食品加工企业聚力研发生产、品质提升。目前,威海(石岛)高端海洋预制菜产业示范园已聚集了赤山集团、广信食品等250多家海洋食品企业,累计研发海洋预制菜800多种。

  在山东省荣成市爱伦湾海域海带养殖区,渔民采收海带(2023年5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李信君摄)

  据初步测算,2023年前三季度,山东海洋渔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电力业、海洋交通运输业7个产业增加值居全国第一位。走向深蓝,山东海洋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海洋经济动能澎湃,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