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11-10 12:57 浏览次数:
项目拟占地15亩,新建690平方米的封闭式标准化圈舍10个、配置养殖设施设备、环保设施设备及相关附属设施等。该项目现已完成土地平整,修建好产业路。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出栏生猪5000头,有利于保障畜产品的市场供给,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
项目所在市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为确保库区水质,实行了禁养、限养政策,同时2019年下半年受非洲猪瘟的影响,2019年末,全市生猪存栏9.13万头、出栏1.69万头,同期分别下降17.23%、17.94%。
2、规模养殖场(户)大幅减少。2019年末,全市规模养殖场(户)(生猪存栏或出栏500头及以上)仅有17家,同比下降46.88%,比最高时期的2016年下降80.46%。
3、养殖户补栏不足。因非洲猪瘟和2020年春季新冠肺炎的影响,全市能繁母猪存栏量减少,导致仔猪价高量少,3月末,单月龄普通品种仔猪均价1600元、同比增长166.67%;良种仔猪2200元、同比增长175.0%。全市一季末生猪存栏8.88万头、同比下降40.77%,其中能繁母猪不足万头,同比下降29.29%。
2022年2月,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稳定生猪生产长效性支持政策。稳定基础产能,防止生产大起大落。
2021年12月,农业农村部《“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落实生猪稳产保供省负总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猪肉自给率保持在95%左右,猪肉产能稳定在5500万吨左右,生猪养殖业产值达到1.5万亿元以上,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加强产能调控,缓解猪周期波动,增强稳产保供能力。
2021年11月,国务院《“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健全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长效机制,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将猪肉产能稳定在5500万吨左右,防止生产大起大落。生猪标准化养殖。启动实施新一轮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提升行动,推动一批生猪标准化养殖场改造养殖饲喂、动物防疫及粪污处理等设施装备,继续开展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加大规模养猪场信贷支持。
2021年9月,农业农村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6776号建议的答复,国家将继续加大对生猪规模化养殖的扶持力度。对年出栏1万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挂牌建立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开展养殖技术指导培训,帮助规模养猪场(户)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2021年8月,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银保监会,《关于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用5-10年时间,基本形成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调控有效的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疫病防控能力明显增强,政策保障体系基本完善,市场周期性波动得到有效缓解,猪肉供应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增强,自给率保持在95%左右。
项目的总投资为20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1840.00万元(土建工程费用为1219.92万元,设备及安装投资506.00万元,土地费用99.36万元,其他费用为3.68万元,预备费11.04万元),建设期利息为0.0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160.00万元。
项目正式运营达产后,可实现年均销售收入2500.00万元,年均利润总额为1050.00万元,投资利润率为52.50%,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39.90%,税后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为2.76年。
此报告为公开部分,需定制化编制政府立项、银行贷款、投资决策等用途可行性研究报告咨询和仕咨询集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