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常见问题

行业新闻 企业新闻 常见问题

如何让罗非鱼生出更多“男宝宝” 上海专家在分

发布日期:2023-11-11 13:09 浏览次数:

  新民晚报讯(记者 郜阳)记者从上海海洋大学获悉,该校水产与生命学院教授赵金良和陈晓武在罗非鱼鱼类生殖发育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方面有了新的发现。相关成果近日在权威期刊iScience上发表。

  罗非鱼原产非洲,因生长快、食性杂、耐受性强、易繁殖等优点,在20世纪70年代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为世界性养殖种类。我国于1957年首次引进,目前年养殖产量150万吨(我国淡水养殖第6大种类),是世界罗非鱼养殖与加工第一大国,为世界水产品供应作出了突出贡献。

  罗非鱼生长具有明显的性别二态性——雄鱼生长比雌鱼快30%以上。因此,单(雄)性罗非鱼鱼苗为养殖者所偏好。罗非鱼性别机制复杂,除受遗传调控外,环境温度也能诱导性别分化。性别分化阶段,鱼苗在36℃水温中培育一定天数后,就能诱导出高雄性比例的后代。因此,深入研究罗非鱼生殖发育调控机制,实现罗非鱼性别的精准控制,对提高鱼苗中雄性个体的比例,促进罗非鱼养殖产业发展有积极意义。

  在这项研究中,科研团队选择了自主选育的“新吉富”罗非鱼为研究对象,在罗非鱼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测序的基础上,发现hsf5和rnf43基因发生了基因融合,从而形成一个新基因hsf5-rnf43。该融合基因在罗非鱼精巢中特异性表达,可促进精巢的发育。

  研究还发现,在罗非鱼生殖腺早期发育中,基因组DNA甲基化调控了融合基因hsf5-rnf43的性别差异性表达,并且在罗非鱼生殖腺分化的温度敏感期受到高温的影响。hsf5基因属于热休克蛋白转录因子家族,而rnf43基因具有促进细胞生长分裂的功能。二者的融合可能是温度调控罗非鱼生殖细胞发育、性别分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据了解,上海海洋大学罗非鱼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团队长期致力、深耕罗非鱼品种改良。1994年,该校李思发教授引进尼罗罗非鱼“GIFT”品系,经3年评估,1997年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引进水产品种,命名为“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为了培育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优良品种,1997年起李思发教授团队以其为基础群体,经在珠江、长江及黄河三大农业生态区同步9代选育,培育了“新吉富罗非鱼”,这是我国近百种引进鱼类中首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选育品种。此外,利用新吉富罗非鱼为杂交亲本,还培育了耐盐性强、雄性率高的水产新品种“吉丽罗非鱼”“吉奥罗非鱼”。记者还获悉,又一个选育品种“罗非鱼盐碱1号”已完成生产中试,正在申报水产新品种。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