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企业新闻

行业新闻 企业新闻 常见问题

三明最大企业闽山闽水物华新·追寻三明印记丨炸

发布日期:2024-09-11 12:54 浏览次数:

  《三明日报》今起推出“闽山闽水物华新·追寻三明印记”系列主题报道,生动展现的人民情怀、世界胸怀和历史担当,展现广大人民群众对的衷心拥护和爱戴。

  从三明市区驱车约30公里,到达三元区岩前镇岩前村,空旷的平地之上,一座金字塔形状的孤峰傲然耸立,这便是万寿岩。

  岩前村的老人回忆:岩前村的“岩”就是指万寿岩,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村民寄托信仰之地,每年正月村民都会上山祈福。万寿岩属喀斯特地貌,岩上有奇花异草,岩底有流水叮咚,一直是村民的钟爱之地。

  由于万寿岩山上的石灰石可作为助溶剂和沉淀剂,用于冶炼钢铁,20世纪70年代,福建省属重点企业,也是三明当地最大的企业——三明钢铁厂斥巨资买断万寿岩的开采权,就地建起采矿厂等4座工厂,并专门修建了30公里公路直通位于三明市区的厂区。

  1989年7月,三明市文化局成立市溶洞调查小组,首次发现万寿岩灵峰洞、船帆洞内保存有哺乳动物化石。于是,将其列为三明市古脊椎动物化石保护点。

  开采还在持续进行。知道了万寿岩有“宝”的岩前村村民,担心矿山开采危及山体,于是推举“五老叟”——陈蕃发、邓贵凰、王远林、王远耀、王月明作为代表,呼吁社会各界一同保护万寿岩。

  “五老叟”都是万寿岩所在的岩前镇岩前小学离退休教师。据王远林老人回忆,从1998年6月起,他们不断与企业进行协商,要求停止开采。10月,“五老叟”写下《为抢救岩前文物古迹呼吁书》,递交三明市政府。

  不久,三明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在高度重视万寿岩的文物价值的同时,也肯定了企业的矿山开采使用权,但要求企业在开采布局上进行适当调整。然而,开采并未停止。

  1999年2月9日(腊月廿四),得知矿山连夜开钻机,打下七个炮口,岩前村部分村民冲上岩顶理论。企业停止了开采,但认为村民侵犯了他们应有的矿山开采权,一时间双方剑拔弩张。

  1999年上半年,“五老叟”又写了《关于请求停止岩前镇万寿岩溶洞文物遗址开采的紧急报告》,送到市里有关部门,并邮寄给省里和有关部门。

  一方是投巨资买断开采权的企业,一方是坚称“山里有宝”的村民。“矛盾最尖锐时,村里老人干脆坐在埋了炸药的开采点上。”时任岩前村支部王源河说。

  对企业来说,肯定不想舍弃这个“富矿”。根据测算,万寿岩石灰石矿藏丰富:地上含量3000万吨、地下含量1亿吨,以当时企业的生产规模,可以持续开采上百年。

  一旦停止开采,不仅造成企业直接经济损失6000余万元,而且石灰石矿源将中断,每年预计损失产值近1亿元。不仅企业心痛,当地政府也心痛。1999年,三明市全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只有217亿元。

  一时间,争议声不断:仅仅因为几块哺乳动物化石就影响经济发展,是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政府必须尽快把问题搞清楚:万寿岩是不是文物?是文物就要保护,不是文物就应该尊重企业的开采权。”时任三明市副严凤英回忆。

  在三明市政府的协调下,文物保护部门与企业达成初步意向:按照文物保护惯例,由企业出资7.5万元作为专项考古经费,支持福建省博物馆、三明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三明市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限期一个月,对万寿岩遗址进行第一次抢救性考古发掘。

  “一个月后,该保则保,该炸则炸。”对于这样的决定,严凤英坦言,“能挖出什么,谁都无法确定。唯一能确定的是,我们绝不能做历史的罪人。”

  如今年逾古稀的陈子文,曾任福建省博物馆文博研究员,于1999年9月起负责万寿岩遗址的现场发掘工作。

  一个星期过去了,考古队未发现任何足以保住万寿岩的文物遗迹。大家心急如焚。又一个星期过去了,刨出的泥土足足堆了一人高,考古队仍一无所获。

  有人抱怨:“老陈,这里没东西,换一个地方吧!”陈子文撂下一句“狠话”:“不挖到洞底岩体,决不罢休。”

  距万寿岩遗址约1公里,总投资2亿元的三钢万寿岩学院是万寿岩旅游基础设施的重要配套项目。(林文斌 摄)

  挖到离地表1.7米深时,鹅卵石铺就的地面显露出来。由于当时福建旧石器时古仍是一片空白,考古队员并未将其与旧石器时代相联系。

  有一天,一名考古队员的高呼划破了船帆洞的沉寂:“看啊!这是巨貘的牙齿!”巨貘在一万年前已灭绝,其化石具有分期断代的作用。

  队员们这才回过神来,再次观察的鹅卵石,发现每一颗都有人工打制痕迹。旧石器时代主要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这意味着,万寿岩很可能是旧石器时代遗址。

  为了获得权威认定,三明市派人赴北京邀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三位研究员,到万寿岩考察。

  1999年11月,文物考古界泰斗、曾参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发掘工作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贾兰坡对万寿岩遗址出土石制品进行鉴定,当即在鉴定书上题写:“这个遗址很重要,必须保护”。

  考古队员重返灵峰洞,又发掘出70多件年代更为久远的人工石器——根据铀系法测定,大约距今18.5万年。

  1999年12月底,福建省文化厅向省政府提交了《关于三明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保护有关情况的紧急汇报》。

  2000年1月1日,时任代作出重要批示,明确指出:保护历史文物是法律赋予每个人的责任,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作为不可再生的珍贵文物资源,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后代子孙,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能为了谋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坏全社会和后代的利益。

  要求,“三明市政府立即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对洞穴遗址群的保护,协调、帮助三明钢铁厂尽快在异地选定新采矿点,做到保护文物和发展生产两不误”。同时,决定由省财政拨款50万元,用于万寿岩遗址群的考古发掘和保护工作。

  时隔不到一个月,1月25日,在福建省常委会《关于依法保护三明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的意见》上再次批示:“省政府高度重视三明古代遗址保护,已于去年底专题协调,做过初步保护安排。请省文化厅进一步提出全面保护规划和意见。”

  “随后,我们立即停止了在万寿岩的爆破开采,易地选定了新的采矿点,又将石灰石加工厂房和万寿岩山体无偿划拨给文化部门。”时任三钢矿山公司委李兰九回忆。

  “经济建设与遗址保护的矛盾尖锐,在这关键时刻,的批示一锤定音,对万寿岩遗址的保护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陈子文说。

  回忆起当年的一幕幕,几位参与保护的专家表示:“当年能舍弃一时经济利益,毅然决定支持保护遗址,没有惊人睿智和长远战略眼光,是不可能作出这样的决策的。”

  在此基础上,福建省文物局随后请了七批专家前来考察、发掘,进一步鉴定万寿岩的文物价值。

  三次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发现2000余件石制品和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其中船帆洞挖掘出距今4万年、面积120平方米的人工石铺地面,为国内首次发现,堪称中国最早的“室内装修工程”。

  这当中,船帆洞发现的一个石核和三块石片距今2万至3万年,经鉴定,其在技术和类型上与台湾地区发现的锐棱砸击石片和石核相同,这对研究闽台史前文化渊源意义重大。

  全程参与考古发掘的三明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余生富说:“万寿岩遗址是我国南方典型的洞穴类型旧石器时代遗址,也是华南发现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洞穴居住遗址。它的发现,填补了福建省旧石器时古的多项空白,也为闽台史前文化同源提供了新的证据。”

  万寿岩遗址的发掘,将古人类在福建活动的历史提前到18.5万年前。在此之前,福建发现最早的有人类活动的历史仅1万年。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