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常见问题 >

水池养殖创新池塘改造模式推动水产养殖高质量

发布日期:2024-05-21 18:54浏览次数:

  池塘养殖是八坼街道农业的特色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水域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为积极响应上级要求,八坼街道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按照“能改则改、宜退则退”的原则,对辖区内连片100亩以上的养殖池塘进行生态化改造,对其它零散池塘退渔还田。

  近日,记者在八坼现代农业产业园池塘生态化改造工程现场看到,填土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正在加紧修建高标准池塘,街道城乡办工作人员刘培作表示:“像这样的生态化养殖小区今年已经建了十多个,预计到今年年底,可建成41个,总面积达7646亩,实现池塘生态化小区全覆盖。”

  此前,八坼街道水产养殖呈小规模、分散化特征,7600多亩水产养殖区就有109户承包户,直接导致养殖尾水直排情况较为普遍,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也不利于水产养殖统一管理和水产品质量管控。生态化养殖小区的建设,改变了传统的分散养殖模式,7600多亩被划分成41个生态化养殖小区。生态化养殖小区可由多名养殖户组团承包,或者成立公司进行承包经营,养殖合同签订人作为生产经营主体责任人,承担尾水净化责任,将责任落实到了个人。通过建立“小型化园区”的生态健康水产养殖基地,推广健康养殖技术模式,实现对养殖尾水的高效源头治理。

  此外,为提高池塘养殖尾水处理水平,八坼街道还分别在农创村和新营村两处临近京杭大运河点位建成“池塘尾水净化示范点”,实施养殖尾水的集中处理,并安排专业人员开展“塘长制”落实情况督查,对池塘进行长效维护,确保尾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

  “目前生态化改造工程还未全面竣工,但通过治理后,池塘养殖产业已经朝着产业化和规范化发展。”刘培作说。一方面,养殖户的生态环保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之前养殖户投喂的基本以冰鲜鱼饲料为主,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现在全部换成绿色环保的颗粒饲料,水体污染显著降低。同时要求养殖户将养殖尾水排放到净化区,禁止直排现象,专业人员每月跟踪检测的数据均达标,推动水体管护工作实现常态化和规范化运行。另一方面,“小园区”的水产养殖经营模式,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取暖”,借助养殖团队力量获得先进养殖技术的帮扶和指导,有效降低了个人养殖风险,对提高生产效率、控制生产成本具有积极作用,以此不断助力农村产业兴旺,实现惠村富民。

  来源:区融媒体中心东太湖度假区分中心。如果发现有侵害您的利益或有不当,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中国水产门户网,志创渔业信息第一品牌;运营二十余载,用心感悟行业发展的点滴;水产人,就上中国水产门户网。

  官方微信公众账号“scttwx”现诚征原创文章,欢迎广大行业人士踊跃投稿,积极爆料。一经采用,必有稿酬!

微信扫码 关注我们

  • 24小时咨询热线

    24小时咨询热线0598-8591900

  • 移动电话

Copyright © 2007-2030 三明市梅列区才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三明市三元区碧桂园花园里247幢2005  备案号:闽ICP备07035126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