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龙虾,相信很多朋友都会垂涎三尺。特别是澳洲淡水龙虾,以其肉质细嫩、滑脆、味道鲜美等优点,跻身成为龙虾养殖中的新贵,可与餐桌上常见的波士顿龙虾和小青龙相媲美。如今,凭借着乐东黎族自治县优良的生态资源环境,荣光农场公司旗下企业——海垦浩海渔业投资有限公司试养澳洲淡水龙虾种苗成功。目前,该公司已经接到100多万尾淡水龙虾苗订单,走出了一条水产养殖发展之路。
澳洲淡水龙虾学名为红螯螯虾,原产于澳大利亚,是名贵的淡水经济虾种之一。其模样与普通小龙虾相似,但个头略大,身穿蓝色或青色的“盔甲”。近几年,澳洲淡水龙虾在我国广东、广西等地兴起养殖,目前在海南鲜有养殖。
荣光农场公司自农场企业化改革后,一直在探索适合企业发展的项目。该公司经过多方考察,并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决定以投资规模不大、见效快的澳洲淡水龙虾项目作为切入点,并由海垦浩海渔业投资有限公司负责探索试养澳洲淡水龙虾培育虾种苗技术。
缺乏经验、技术,不知从何处入手……这些现实问题从一开始就困扰着海垦浩海渔业投资有限公司的团队成员。为了学到养殖澳洲淡水龙虾的技术,尽快助力公司项目上马,今年4月,该公司与广东一家水产公司合作,并派专人到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学习了一个月。学成归来后,他们便开始购买一小批种虾试养。
怀抱着创业的激情,团队成员翻阅养殖书籍,网上查资料,夜巡观察龙虾生活习性……在大家不懈的努力下,抱卵的雌虾开始正常孵化,虾苗成长顺利。正当所有人都看到希望时,该公司总经理蔡辉却发现虾苗越来越少,两个月后,虾苗几乎全没了。
“心凉了半截。”蔡辉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感慨地说,不知道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只好请来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的教授前来“把脉”。原来,虾苗越来越少是由于雌虾抱卵之后,虾卵一直附着在雌虾腹部,等到虾卵变成虾苗就会从母体脱落,而此时正是虾苗最危险的时候,经常会被周围的大虾吃掉。
查找到原因后,蔡辉和他的团队几经尝试,决定采取一个良方:通过在孵化池里放置多个小型塑料管,从母体脱落的虾苗可以躲藏在管中,可以很好地预防被吃掉。
经过多次试验,该公司试养澳洲淡水龙虾培育虾苗技术获得成功。今年9月,该公司首批5万尾澳洲淡水龙虾种苗,空运销往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罕镇,此举也开启了澳洲淡水龙虾虾苗批量养殖销售之路。
在海垦浩海渔业投资有限公司澳洲淡水龙虾养殖基地,这里所有的澳洲淡水龙虾,都采用了生态养殖技术。在清澈的池塘里,一群青背红螯的小龙虾张牙舞爪,在水中畅游。该公司工作人员王锦钊正对虾塘进行供氧、清淤等养殖管理工作。
“这是我们5月中旬以来陆续买回来的种虾。”王锦钊告诉记者,澳洲淡水龙虾的养殖周期在4到5个月之间,需要养在活水环境中。成熟后,每只澳洲淡水龙虾的重量大约是100克至200克,最大的能够达到500克,外壳颜色和普通小龙虾差不多。
记者了解到,澳洲淡水龙虾对养殖环境要求很高,适合在15℃到30℃的水温中生存,乐东当地淡水温度全年基本上符合这个标准,繁殖条件优越,养殖的澳洲淡水龙虾一年抱卵最高可达6次。虾苗在水温低于15℃时极易死亡,因此很难在国内其他养殖地越冬。而利用这个行业养殖的普遍空白期,可以进一步提高本地养殖龙虾的市场竞争力,价格将会更加可观。现在市面上大约是80元一斤,一般一只成年商品虾重量在3两左右。
优美的生态资源环境和严格规范的养殖技术,造就了海垦浩海渔业投资有限公司澳洲淡水龙虾的优良品质。如今,该公司澳洲淡水龙虾苗供不应求,好多公司争相购买龙虾苗,目前已经有100多万尾的订单,该公司还保留了15万尾虾苗做种虾。
近年来,作为新兴的名贵水产,澳洲淡水龙虾也受到了养殖户的关注。为此,该公司在夯实产业基础的同时,还专门成立了养殖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提供龙虾种苗、养殖技术、饲料和产品回收的“四统一”服务,目前已有10多户职工和农户加入。对于想要养殖龙虾的贫困户,公司将给予优惠,贫困户购买种苗时只需先交部分成本价,剩余部分由公司在产品回收时扣回。
“我们会从种苗、养殖技术辅导、销售等各个环节,全程为养殖户提供保障。”蔡辉表示,希望能够引领更多的职工群众参与到该项目中,带动大家用活好山好水,实现增收致富。下一步,该公司计划将养殖基地扩建到500亩,全力打造以销售虾苗和商品虾为主的澳洲淡水龙虾产业链。
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建设稻虾产业联盟,举办小龙虾垂钓节、美食节近年来,安徽无为陡沟镇大力实施绿色增效、品牌建设、科技推广、主体培育及改...
提到龙虾,相信很多朋友都会垂涎三尺。特别是澳洲淡水龙虾,以其肉质细嫩、滑脆、味道鲜美等优点,跻身成为龙虾养殖中的新贵,可与餐桌上常见的波...
养殖业是农业里的一大产业,很多人想在养殖业发展,却苦恼于不知道养什么能赚钱。其实,行行出状元,养什么都有人能赚大钱,要想在养殖上发家致富...
现如今,年轻人外出务工是维持家庭正常开支及赚取更高经济收入的唯一途径,尤其是在种地越来越不赚钱的现实背景下,打工可谓是农二代们为数不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