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常见问题 >

水池养殖不污染还节水增效

发布日期:2024-05-31 14:18浏览次数:

  湖面干净,湖水清亮,湖边的一台自动投喂机一开,鱼儿便在水中嬉戏抢食。10月27日傍晚,鄂州市鄂城区杜山镇东港村明天生态园内,基地主人余春花带记者一行观察鱼儿吃食情况。

  “我们净水养鱼,鱼生病少,长得快,肉质鲜美。”余春花说,净水养殖出来的鱼,大受市场欢迎,每到节假日,前来垂钓、买鱼的络绎不绝,有时一天有300人。

  记者看到,基地每个鱼池边都开挖有回形沟,与一个约10亩的水池相通,池中有部分露出水面的黑色过滤泵。余春花告诉记者,这个池子不养鱼,只净水、储水,供周围鱼池随时取用。

  余春花今年52岁,有300亩养殖水面,主要养殖武昌鱼、翘嘴鲌等特色鱼,这些年,一直在探索菜鱼、净水养殖等生态养殖模式。2018年,在鄂州市水产局的大力支持下,投资30多万元,购回过滤棒,开挖回形沟,并将其中一个10亩鱼池改造成了净水、储水池。

  “水是从长港过来的,是没有污染的好水。我们采取的是循环净水模式,当发现水中有杂草、树叶等漂浮物,用水时间较长时,我们便将养鱼池中的水抽到回形沟里,导入净水池,经过过滤泵三次过滤后,再用石沙净化,净化后的水再用来养殖。”余春花说,净水养鱼,加上品种好,养出来的鱼更健康,成活率提高30%,每亩增收1000元以上。而且,这种模式更加节水,不污染环境。

  11月1日一早,竹山县擂鼓镇枣园村香禾祥龙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乔青周照常到池塘巡查。

  乔青周是丹江口渔民。2014年,丹江口库区逐步拆除网箱养殖,他开始另谋生路。2018年,乔青周受友人相邀,来到擂鼓镇实地考察,看到郁郁葱葱的青山,清澈的河水顺着连块的稻田缓缓流淌。他立刻拍板,“这里空气好,水也好,养殖的鱼肯定好吃!”

  2019年,乔青周流转稻田306亩,投资200余万元修建标准化鱼塘。鱼塘都是根据山上溪流的流向依次而建,采用流水养殖。“从山上引流的泉水,进入蓄水库后,需经流水渠再进入鱼塘,不然鱼骤然接触泉水容易产生应激反应。”乔青周介绍,流水养殖一般为高密度养殖,产量可达3000公斤/亩,较常规养殖增产40%左右,而且流水养鱼长期处在高溶氧的水中,鱼也不易生病。

  “今年的生态鱼将陆续上市,主要销往竹山、十堰等地。有的商家还预交了定金,鱼的销路不成问题。”谈到销售问题,乔青周信心满满。

  如今,乔青周的立体水产养殖基地,有鱼塘30亩,养殖草鱼、翘嘴鲌、花白鲢等10多个品种。今年,预计总产值可达300余万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微信扫码 关注我们

  • 24小时咨询热线

    24小时咨询热线0598-8591900

  • 移动电话

Copyright © 2007-2030 三明市梅列区才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三明市三元区碧桂园花园里247幢2005  备案号:闽ICP备07035126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