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常见问题 >

吴川引进“巨型稻”传统农业向生态种养业转型

发布日期:2024-07-13 15:50浏览次数:

  沿着浅水镇李上旺岭村高高的田基路向青翠的田野走去,一片片水稻不同寻常地挺立于深深的水田中。仔细一瞧,还可以看到水田里有许多虾,在太阳的照耀下,它们身躯透明,虾头呈艳丽的橘红色,这就是被人们称为“最贵的淡水虾”罗氏沼虾。

  2023年以前,这片土地还是一个被丢荒、杂草丛生的低洼地。不到两年的光景,这里通过因地制宜,引进试种“巨型稻”,开展“稻虾共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沉睡的土地活了起来。

  开展“稻虾共作”是吴川落实省委“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通过土地流转,变废为宝,推动传统农业向生态型农业迈进,以点带面助力吴川实现稳粮增收、粮渔共赢的新局面。

  在过去的二十几年里,位于龙首村委会李上旺岭村的那片低洼土地一直处于撂荒状态,每逢下大雨,便成了天然的储水塘。曾有村民尝试在这里种植农作物,但皆以失败告终,每到汛期,农作物无一例外地被洪水摧毁。

  2023年,吴川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全面掀起招商热潮。在此背景下,吴川市浅水镇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大力推动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和农业产业发展,积极引进湛江市吴川市振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探索“稻虾共作”高效种养的农业发展新模式。

  该企业提取当地的土壤进行检测,发现那片被撂荒多年的洼地属于碱性土壤,刚好十分适宜养殖罗氏沼虾,开展“稻虾共作”条件得天独厚。龙首村委会对该项目也兴趣满满,双方迅速达成了合作协议。

  然而,谁都没想过这个被撂荒二十多年的土地,流转起来竟然困难重重。根据前期摸排,项目所在土地面积共200多亩,涉及100多户农户。

  “村委会专门召开了动员会,但村民表示土地已撂荒多年,早已习惯,几百元一亩的租金对改善他们的生活起不到作用,村民不看好这个项目。”项目投资人郭上春说。

  为了说服村民同意,龙首村委会多次召开会议,向大家介绍项目投产后将对当地发展、村民就业带来的好处。在村干部的耐心解释、劝说下,部分村民同意出赁土地。面对一些土地“钉子户”,党员村干部则上门入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说。

  经过3个月的努力,最终,100多户村民全部完成签约。“一亩地一年的租金是450元,对村民来说,租金收入不是最吸引人的,更重要的是项目将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机会,让村民在家门口即可实现就业,助力村民增收致富。”郭上春表示,村干部看好项目带来的效益,是实实在在能推动当地传统农业向生态型农业发展的突破口,所以非常支持,为说服村民尽快签订租赁协议花费了很多心力。

  “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据悉,“稻虾共作”是将普通稻田单一的种植模式提升为立体生态的种养结合模式,即在水稻种植期间养殖罗氏沼虾,罗氏沼虾与水稻在稻田中同生共长。该模式充分利用生物共生原理,养殖和种植相互促进,保证水稻不减产的基础上,增加水稻的综合效益。

  近日,记者在项目地看到,这里的水稻竟高达2.4米,尽管身处水深近2米的水田中,挂满稻穗的枝头依然能探出水面,迎风摇摆,绿意葱茏。“每年发大水时,这片农田水深达2米,而2.4米高的巨型水稻耐涝、不怕水淹,巨型水稻彷佛是为我们村量身打造的。”龙首村委会一名村干部打趣道。

  龙首村通过采用稻与虾生态养殖方法,为土地提供充足肥力,保证水稻在种植过程中不用化肥农药,实现水稻和虾的共生共养。稻虾的合理布局,不仅有利于促进渔业的发展,还可以有效减少水体造成的污染。

  截至目前,浅水镇“稻虾共作”项目第一期已投入500万元,提供了13个固定就业岗位,还经常聘用临时散工,实实在在地让当地有需要的群众实现就业增收。“优先聘用本地村民,甚至一个家庭有几个成员同时在这里务工。项目投产以来,得到越来越多群众的认可,大家非常庆幸当初这个项目能顺利落地。”龙首村委会村干部说。

  更令人惊喜的是,在这里养出来的罗氏沼虾收购价格达到每斤40元至100元。在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稻虾共作”新模式下,浅水镇养出来的罗氏沼虾品质和卖相极佳,且一年可养两季虾,种两季水稻,预计虾年亩产300斤,水稻年亩产800斤。

  当前,正是龙首村罗氏沼虾的丰收期。连日来,这里几乎每天都能卖出1500斤的罗氏沼虾,主要销往湛江市区、茂名、广西等地,供不应求。

  据悉,目前该项目面积约230亩,接下来将继续扩大生产,至2028年,将以“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在浅水镇范围内发展种养面积达1000亩以上,高效盘活浅水镇辖区内的撂荒地。根据规划,届时湛江市吴川市振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农户签订土地使用及罗氏沼虾养殖合作协议书,并向农户提供优质虾苗和无公害养殖技术以及稻田耕作管理方法,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然而,项目在发展壮大过程中也面临了诸多困难,比如基础配套设施薄弱、专业技术人才不足、“重虾轻稻”等。

  针对这些问题,浅水镇正积极应对解决。接下来,浅水镇将积极完善基础配套设施,高效统筹各类资金,积极做好沟渠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工作,合理配置专用增氧机、存储仓库等设施,为“稻虾共作”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打造标准化种养基地。

  此外,浅水镇还鼓励企业联合科研院校,开展罗氏沼虾苗种集约化繁育理论基础和精准化繁育技术研究,集成示范已有技术成果,鼓励专业化、规模化罗氏沼虾苗种场建设,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苗种生产体系。同时,加强品牌建设与监管,引进科学养殖管理方法,提高农户生产技术和田间管理水平,定期检测水质和水产品质量,严把产品质量关,强化“稻虾共作”产品绿色、生态优势,树立品牌形象。

微信扫码 关注我们

  • 24小时咨询热线

    24小时咨询热线0598-8591900

  • 移动电话

Copyright © 2007-2030 三明市梅列区才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三明市三元区碧桂园花园里247幢2005  备案号:闽ICP备07035126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