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魏兆俭开启了他的对虾养殖之路,他吃苦耐劳,敢于创新,认真研究学对虾养殖的经验,在困难面前,毫不气馁,认真调研,四处学,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他成为山东省第一个用大棚技术养殖南美白对虾技术的人。2009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魏兆俭成立了青岛兆俭淡水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共同致富。池塘、虾苗合作社全部免费提供,分文不收。不仅如此,魏兆俭还给社员进行技术培训,传授科学严谨的管理方法。
15年前,魏兆俭是个开着汽车奔走于全国各地的运输商人,他吃苦耐劳,善于观察,敢于拼搏。在一次去南方运输的过程中,他偶然发现了养殖对虾的商机,经过慎重的思考,不甘于现状的他决定在对虾养殖领域闯出一片天地,他毅然卖掉跑运输的车辆,改行养起了南美白对虾。魏兆俭的对虾养殖之路比想象中要艰难得多,但他毫不气馁,认真学钻研,创造了今天成绩。
2006年的秋天,魏兆俭迎来人生中第一个收虾季,但“亩产才20多斤虾”给他当头泼了一瓢冷水,第二年他开始尝试扩大养殖规模,这种方式虽然有所收获,小赚一笔,但产量始终不及预期。不提高单产、仅靠扩大规模终非良策,魏兆俭经过调查研究,将目光投向了南方的大棚养虾技术。大棚可以减少自然界不利因素的影响,突破自然条件限制,从一年收一次虾变成多次,从而实现南美白对虾反季节生产的高利润。最开始,魏兆俭只是凭借自己在南方见到过的模式,在几十亩的虾池上小试牛刀,将普通的果蔬大棚搬到了池塘上,可是这种大棚在虾池周围松软的泥土常犯“软骨病”,在一场大雨后,东倒西歪,完全不受控制。大家见到这种情况,都劝他放弃建大棚的念头,循规蹈矩的把虾池经营好,稳定收入就够了,但是魏兆俭依旧不放弃,针对大棚养殖,不断地调研学。随后动身去了两广、福建等地,悉心向当地的养殖大户学大棚的技术。经过魏兆俭的实地调研,认真学,他根据学到的知识将大棚的墙体、地箍、立柱设计、绳索绑定等做了一一改进。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次,他成功了,他成为山东省第一个用大棚技术养殖南美白对虾技术的人。有了大棚的保护,池塘的温度和水体可以通过一定的“调水技术”加以控制,保持在一个理想的稳定状态。
2008年,村里其他虾农还延续着一年一收的老式养殖模式,魏兆俭每亩虾池的产虾量竟然达到了上千斤!被惊掉下巴的虾农将魏兆俭团团围住,虚心讨教,而魏兆俭毫不吝啬。2009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魏兆俭成立了青岛兆俭淡水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共同致富。池塘、虾苗合作社全部免费提供,分文不收。不仅如此,魏兆俭还给社员进行技术培训,传授科学严谨的管理方法。魏兆俭倾囊相授,社员们努力学,遇到复杂的问题魏兆俭和大家一起探讨。短时间内虾农们“虾病防治”能力提升了,“饲料配方”更科学精准了,“水质测试”和“温度控制”从“一抹黑”到“门儿清”,虾亩产逐年提高,效益年年窜升。近几年,合作社62户社员最少的年收入也达十几万元。
合作社给更多的人带来了丰收的喜悦,魏兆俭趁热打铁成立青岛超一水产有限公司,专门做优质虾苗的培育,又在养殖基地旁建立起来了生态休闲观光农场和垂钓体验区,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钓虾的乐趣。
从第一年养虾的10几亩小池塘到2009年成立青岛兆俭淡水养殖专业合作社,再到现在的养殖大棚以达到200余个,年产虾50万公斤,年营业额达1200万元的巨大转变,成就了一段养殖南美白对虾致富的佳话。但魏兆俭并不满足,站在现代化百亩养虾大棚里,他又开始研究新的发展模式了。
7月29日上午,黄山西路菜市场,天气炎热,不少蔬菜摊位的摊主正在给叶类菜喷水。天气热,不喷点水,一会儿蔬菜就蔫了,卖相不好,市民不买。一位摊...
15年前,魏兆俭开启了他的对虾养殖之路,他吃苦耐劳,敢于创新,认真研究学对虾养殖的经验,在困难面前,毫不气馁,认真调研,四处学,在他的不懈...
8月24日A股收盘,沪指涨0.12%,报收3082.24点;深成指涨1.02%,报收10256.19点;创业板指涨1.26%,报收2064.57点。 三大指数今日集体反弹,沪指午后冲高回落,创...
三个皮匠报告严选型全行业研究报告分享下载平台,您的专属行业智库! 2023年中国淡水养殖行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它的发展现状如何,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