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

河虾养殖技术华中农大学子赴湛江与岗位科学家

发布日期:2025-07-22 17:20浏览次数:

  7月12日,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工程化养殖岗位科学家、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李大鹏教授带领华中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广东省湛江市调研现代水产养殖标杆——小棚虾养殖模式。通过专题座谈和实地考察,学子们深入了解了这一高效养殖技术的核心优势与发展趋势。

  在“小棚虾养殖发展现状”专题座谈会上,腾氏水产商务网编辑杨帆通过详实报告,为实践团勾勒出清晰的产业图景:单个标准棚预期产量高达2000斤,单造养殖成本约18000—21000元,凭借可观利润(10000—20000元)及2—3月虾价高位规律,经济效益显著。报告分析了虾苗质量、动保产品(调水、改底类为主)市场格局及饲料供应概况。

  广东海洋大学副教授汤保贵指出,“养好虾”关键在于协同运用品牌虾苗、高质量饲料、适时硬件升级,并精准把握2—3月高价窗口期。

  会议末,李大鹏对湛江水产做出的突出贡献表示高度赞赏,他指出,湛江在推动小棚虾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

  湛江湾实验室深远海养殖技术标准化研究所所长李色东深入解析了小棚虾模式的核心价值与未来。他强调,该模式主要养殖占全国对虾总量80%的南美白对虾,战略地位举足轻重,被业内誉为当前“最优养殖模式”之一(单棚设计产量400—700斤)。其技术积淀深厚,自2007—2008年发展成熟,成功经验正向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等气候适宜地区推广。先进的“生物絮团养殖技术”是其高产的核心支撑之一。李色东展望,水产养殖正处机械化向自动化升级关键期,“规模化精准投喂”等技术蕴含巨大潜力。

  座谈会后,李大鹏带领实践团冒雨深入湛江遂溪小棚虾基地实地考察。广东粤海饲料集团遂溪小棚虾示范基地负责人李监华现场阐释了模式四大核心价值:顶棚结构保温防雨,维持水温稳定;物理隔离设计有效阻断病毒传播,便于分区防疫;棚体覆盖防止鸟粪污染,保障水体pH值稳定。实地观察使座谈会上获得的理论知识更加直观深刻。

  此行架起了坚实的产教融合桥梁。详实数据、前沿洞察与关键技术解析,特别是专家对小棚模式优势与挑战的解读,极大丰富了学子的专业认知库。作为中国对虾养殖重镇,湛江生动演绎着水产养殖现代化进程。亲身见证并学这一进程,华农学子深感荣幸,也进一步淬炼了“学农爱农、强农兴农”的使命担当,立志为服务水产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微信扫码 关注我们

  • 24小时咨询热线

    24小时咨询热线0598-8591900

  • 移动电话

Copyright © 2007-2030 三明市梅列区才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三明市三元区碧桂园花园里247幢2005  备案号:闽ICP备07035126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