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常见问题 >

新安县碾坪村探索循环农业新模式 助力乡村产业

发布日期:2024-06-01 22:01浏览次数:

  26日,记者走进位于新安县北冶镇碾坪村的虾菜共生项目养殖大棚,项目技术员曹净钰望着养殖池里畅游的幼虾,满眼都是期待。

  碾坪村位于新安县北部山区,因石灰石资源丰富且保留有大量石头民居,被称为“石头村”。“近年,我们探索虾菜共生农业新模式(如图),通过技术整合形成完整的生态循环,实现养虾和种菜双丰收。”该村党支部书记靳如钦言语间流露着喜悦。

  记者在该村虾菜共生循环农业项目现场看到,新建成的5座智能化大棚依次排列。走进5号标苗棚内,一列列蔬菜种植槽里,鲜嫩的小西红柿、辣椒等农作物长势喜人;旁边虾池里流水潺潺,前期投入的虾苗正欢快地游动。

  “整个养殖系统无须换水,虾粪在消纳池中经微生物处理,可以为蔬菜提供养分,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实现养虾和种菜双丰收。”曹净钰说,池水通过水泵循环,养殖的污水到达过滤净化区,然后通过植物以及微生物的净化,可以起到水循环重复使用的效果,做到零排放、零污染。

  碾坪村虾菜共生循环农业项目占地305亩,规划建设虾菜共生养殖和种植一体化单元大棚60个,目前已建成投用5个,该项目具有高密度、高效益、地域限制小等优势,是科技含量十足的循环农业示范项目。

  池内养殖的南美白对虾为海虾,可以适应各种盐度的水质。虾苗放入标粗池进行淡化处理后,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将虾苗放入养殖池内进行淡水养殖,3个月后即可销售。

  靳如钦介绍,目前,在养的40万尾高品质南美白对虾,预计中秋节前后上市,净利润36万元左右。之后将分期投苗,争取每月都有成品虾上市,预计全年带动村集体收入增加248万元。

  虾菜共生,种养双赢。对于未来产业发展,靳如钦有着明晰的路线图:继续发展壮大虾菜共生循环农业项目,将两大产业与研学、农旅相结合,吸引更多游客来赏农家景、品农家菜,持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重要产业支撑。(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郭学锋 通讯员 高月 游静 文/图)

微信扫码 关注我们

  • 24小时咨询热线

    24小时咨询热线0598-8591900

  • 移动电话

Copyright © 2007-2030 三明市梅列区才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三明市三元区碧桂园花园里247幢2005  备案号:闽ICP备07035126号-8